心情好敷面膜,心情不好更加要敷……面膜不知不覺成為每個女生的保養必需品。當繁忙得連上美容院也是奢侈的時候,標榜「速食」的面膜理所當然成為女生恩物,足不出戶享受到自家「Mini Facial」。大家敷面膜的經驗相當豐富了吧?考考你,究竟面膜是如何發揮保養功效?選購面膜時應先考慮什麼?敷得多皮膚就愈好?為什麼有人會愈敷皮膚愈差?不知道就繼續讀下去!
一秒讀懂「面膜學」
人人都會敷面膜,莫非人人都知道它是如何發揮保養功能?至於敷面膜的黃金時間,你又知道嘛?敷後皮膚特別水潤飽滿?接下來就逐一解釋!
當面膜覆蓋在面上時,皮膚表面溫度會繼而上升,血液循環加速,加快了肌膚透過滲透作用吸收有效成分,同時毛孔擴大,更容易排出毛孔內的油脂污垢,這亦解釋了清潔面膜的原理。而待角質層吸飽水分,皮膚會看來格外水嫩亮澤,及後進行日常保養步驟,便可鎖住水分營養。
許多人有邊洗澡、邊敷面膜的習慣,但其實敷面膜的黃金時間是洗澡後半小時內。為什麼?洗澡時的水氣會令片裝面膜不能完全緊貼皮膚,同時很容易會忘記時間而敷得太耐,護膚隨時變「禍」膚。
究竟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面膜?
市面上的面膜類型花款多,最常見主要有棉質紙面膜、啫喱狀、乳霜、泥狀……質地大不同,花多眼亂,究竟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面膜?答案是依照個人膚質需要而決定。馬上看以下說明,弄清楚自己應該入手哪個類型吧!
- 棉質紙面膜:水感較高,多數不含油分,油性、混合性肌適用;獨立片裝方便攜帶,屬外遊行李清單上的必備。
- 啫喱狀:大多不含油分,觸感特別清涼,可迅速為肌膚降溫,尤其適合用來鎮靜曬後灼熱肌膚,用後缺水肌膚能回復水嫩光澤。乾性、油性、混合性肌適用。
- 乳霜:含油分,乾性肌膚可全面用;混合性亦可採取最流行的分區保養法,只用於面頰等較缺水位置。
- 泥狀:多具深層清潔功能,強項是吸油、清潔毛孔污垢,絕對是油性肌恩物;混合性膚質的可選擇性使用在油脂較旺盛的T字位。
最簡單容易莫過於是從膚質入手,同時也要格外留意面膜成分。特別是敏感或乾性膚質,奉勸要避免使用含果酸、熊果素等美白成分的產品;油性皮膚則盡量少用含油性成分的,如羊脂、礦物油,以防油上加油,毛孔閉塞爆暗瘡。
錯錯錯,改掉4個愈敷皮膚愈差的壞習慣!
- 日日敷,敷上癮:任何種類的面膜都不能天天敷,皮膚會吃不消,反而有反效果!一般建議保濕滋潤型面膜每週最多3次,而清潔煥膚類別則1次左右,太頻密使用前者或會堵塞毛孔,長出惱人痘痘,而後者則會造成過敏及刺激。總之,留意包裝上所註明的建議使用次數就最穩陣了。
- 沒有清潔,直接敷上:事前務必做足卸妝清潔功夫,再以化妝水擦拭打底,肌膚才能好好吸收面膜成分!臉上的彩妝、油脂、灰塵及污垢,均會阻隔有效成分滲透。一時貪快或懶惰,結果只會是浪費時間與金錢。
- 超時敷面膜:擅自延長敷膜時間,又或忙著其他事或不小心睡著了,皮膚會被面膜抽乾,嚴重的會引致敏感。原因是面膜中的水分被蒸發,不但不能發揮保濕效果,更反過來倒吸肌膚水分,同時有效成分濃度增高(如果酸、茶樹油等),皮膚會出現泛紅敏感情況。皮膚科醫生一般建議使用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,理應也參考包裝上標明的使用時間。
- 慳家循環再用:眼見片裝面膜精華還剩餘很多,儲存於雪櫃留待下次再敷?萬萬不能!其實,面膜接觸過空氣中的細菌,濕潤的狀態大有機會成為金黃葡萄球菌等細菌的溫床。如果不想眼白白浪費掉滴滴精華,不妨塗抹在頸、手肘和膝蓋等平日經常忽略保養的部位。